导言
1.马克思主义的内涵
1.创立:是由马克思,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
2.对象:是关于自然、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
3.使命: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、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
4.终极关怀: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,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
5.基本组成部分: 马克思主义哲学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、科学社会主义
2.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
创立
1.背景
1.社会背景:
1.社会两极分化,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不断加剧
2.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,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
2.阶级背景:
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,逐步走向自觉,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
2.直接理论来源
德国古典哲学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、英法空想社会主义
3.自然科学前提
细胞学说、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、生物进化论
4.重要著作
1.《德意志形态》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
2.1848年2月,《共产党宣言》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
3.《资本论》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
4.《反杜林论》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
发展
1.列宁主义
1917年,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,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,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。
2.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
- 毛泽东思想(第一次飞跃)
-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(第二次飞跃)
邓小平理论:什么是社会主义、怎样建设社会主义
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:建设什么样的党、怎样建设党
科学发展观:实现什么样的发展、怎样发展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(第三次飞跃)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、21世纪马克思主义,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,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。
3.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
- 科学性: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、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。
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: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
- 人民性(本质属性):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。
- 实践性(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):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、到实践中去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,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。
- 发展性: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,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。
人民性、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。
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,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。
4.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
-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
-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
-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